2007年8月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“八一”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和平使命

  他们是和平年代的军人,几乎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然而,和平年代也赋予了他们特殊的使命。这些使命,虽不见硝烟弥漫但却充满危险;虽没有枪林弹雨但却考验重重;虽不是抗击外敌但却有着保家卫国的豪情。在履行和平使命的过程中,他们用军人的赤诚和刚毅,扬我国威军威;他们用子弟兵的赤子情怀,守护和平与安宁。

  升旗:汗水浇铸国威和军威
  □本报记者 朱乔夫/文 王志浩/摄 通讯员 周瑞峰 朱敏

  清晨,省人民政府大院广场。
  “嚓嚓嚓”,雄壮有力的步点令这里的黎明神圣而庄严。
  一样的个头,一样的身材,一样的神情;清一色洁白如雪的手套,清一色乌黑锃亮的马靴,清一色身披绶带的礼服……走在中间的是擎旗手,分护两边的是手持礼宾枪的护旗兵。
  这是一个明星般的团队——省政府警卫中队国旗班。每天早晨,是他们护卫着国旗和旭日一同冉冉升起。而他们自己是这么说的:“国旗班代表着国家主权的形象、代表着人民政府的形象、代表着我们武警部队的形象。对我们国旗班的战士来说,每天的升旗仪式,都是我们展示形象的时刻,也是最兴奋的时刻!”

  精确到每块肌肉的站姿
  国旗班的战士都是百里挑一的,个个年轻英俊,身高都在1.75米以上,走起正步来整齐划一。然而,又有多少人知道,为了当一名合格的国旗卫士,他们经受了多少磨炼,付出了多少汗水?
  记者采访的当天,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。烈日下,国旗班的战士每人身背一个十字架站军姿。班长李真手持仪器,给每位战士调整姿势,两脚分开的度数、身体前倾的角度……都有精确的标准。按照警卫中队指导员李伟国的说法,他们身体的每个关节、每块肌肉、每个部位都是有要求的,就连小腿肌肉该往哪个方向转都有规范。为了使腿形更完美,有些新兵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绑着腿。
  高温下,战士们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,衣服全都湿透了。汗水从额头流到眼睛,再流到脖子,流遍全身,直至灌满脚上穿着的皮鞋。然而,所有人都一动不动,似乎连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  据了解,国旗班有的战士还患有静脉曲张的“职业病”。尽管常请医生和专家来指导、治疗,但也没法子彻底治好——因为职责的需要,战士们每天都要长时间地进行这种专业训练,这样的“职业病”很难避免。

  灵魂在升旗仪式中升华
  在李真和他的战友心中,国旗就是太阳,就是他们的生命,就是他们的一切。
  2004年,李真刚刚入伍不久,通过了严格训练的他来到了国旗班。按部就班,李真日复一日地让“心中的太阳”与清晨的太阳同步升起。
  那年夏天,台风“云娜”袭击浙江沿海,杭州的风力也很大。在那种情况下,连走路都极为困难,更别说要按照标准姿势和程序将国旗升上旗杆。但是,当时的国旗班班长想了一个办法,让大家先用背包带将身子绑在旗杆上固定起来,然后再按照标准升起了国旗。
  “就在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全部精神,都和旗杆捆在了一起,并且随着国旗的缓缓上升而上升。”李真说,那一刹那,他对国旗的理解升华了,升旗仪式让国威、军威熔铸在了一起。说起这些,他眼中闪烁着无比的虔诚。

  维和:战地领悟和平与和谐
  □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于陶明

  包苞、唐梦龙、郭伟,3位浙江边防的普通战士,却从去年年初开始成了“明星人物”,因为他们受命分别去利比里亚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。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,他们在国外吃什么、住哪里,如何工作、如何生活,几乎每个细节都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。
  今年年初,他们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,回到浙江。虽然维和的经历只有短短一年,但这一年却成了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——在异国零距离地接触战乱和动荡,令他们对和平与和谐有了更深的领悟。

  UN巡逻车“无所不能”
  维和警察的主要任务,就是在尊重当地文化背景的情况下,推动当地社会秩序的尽快建立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就复杂多了——战乱中的利比里亚首都,连最基本的供电、供水、医疗、交通网络等设施都没有。
  “当地的秩序已经完全被破坏了,像交警、消防这样的警种几乎没有。我们的巡逻车当过‘119’的消防车,也做过‘112’的急救车。”就拿包苞来说,在利比里亚的那一年时间里,他在路面巡逻过,招募过当地警察,做过交警,也给区警察署当过顾问。
  而在当地人眼里,有UN(联合国)标志的巡逻车是无所不能的,只要遇到难事,就会拦车求助。“就好像我们是超人一样。”包苞笑着说。

  每时每刻都是紧急时刻
  “在维和时碰到过哪些紧急时刻?”记者的这个问题引来了包苞的一阵笑意,他说,在利比里亚,每时每刻都是紧急时刻。
  包苞说起了一起武装抢劫事件,入室抢劫的劫匪用的竟是AK-47!那天凌晨1点多,正在巡逻的他接到基地呼叫,说附近有一伙武装分子手持冲锋枪入室抢劫。很快,七八十名维和警察和当地警察围住了事发建筑,后来又调来了几辆巡逻车。就这样,经过好几小时的对峙,劫匪才败下阵来。
  平时,走在街上听到两三声枪响,是很平常的事情。道路两旁那些曾经鲜艳的红门、白墙上,布满了弹孔。

  一生中最宝贵的领悟
  战士们执行维和任务的国度,大多贫穷而动荡,绑架、凶杀、枪战……让这些原本美丽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。
  唐梦龙至今无法忘记第一次在海地执勤时的情景。他刚从巡逻车上走下来,就有一群骨瘦如柴的孩子围了上来,伸出脏兮兮的小手。可当时,唐梦龙身上没带一点吃的东西,他只得无奈地向孩子们摆摆手。孩子们看懂了他的手势,眼睛里流露出无助和哀伤。那样的眼神,深深刺痛了唐梦龙的心。从那以后,每次执勤,唐梦龙都会带上一些饼干、面包,可他发现,无论带多少食品,总是不够分的。
  像唐梦龙这样的感受和经历,几乎每个维和警察都曾有过,战乱中百姓所遭受的苦难,是令他们最刻骨铭心的。虽然维和生活很艰苦,但无论是包苞还是唐梦龙、郭伟,都认为维和经历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,因为从那时起,他们真正领悟了和平与和谐的意义。

  抢险:烈焰锻造无畏和无悔
  □本报记者 陈岚

  “其实,我只是个普通的消防特勤兵,只不过经历多一些。”说这话时,杭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中队代理副中队长程本那黝黑的脸上,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。可他嘴里那些“普通”的经历,在我们看来,每一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。
  一天凌晨,杭州东新路长德弄一家小店爆炸后起火。这家小店两边都是大排档,周围民房又集中,程本他们赶到现场时,火势虽不大,但液化气的味道已很浓。
  “当时我们只知道店里还有煤气瓶,但不清楚具体数量,冲进去才发现,满屋子都是液化气钢瓶。”这时,专业的防爆侦检仪也发出了警报,说明空气中的液化气浓度,已临近爆炸极限。
  “说实在的,面对这样的情景,即使当了8年消防兵,我也有点紧张。但这种时候,如果我们消防特勤不冲进去,老百姓的安全谁来保障?”程本现在说这些话时,语气还是那样的义无反顾。
  程本当机立断,由他带一个班长进去,其他人撤退。“万一发生爆炸,可以尽量减少损失。”程本的决定,让在场的不少新兵含着泪撤向安全区域。
  一只、两只、三只……最终,他们成功地搬出了18只煤气瓶!此时,警戒线外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,围观群众忍不住欢呼起来。
  消防特勤兵是消防队员中百里挑一的精英。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抢险救援的需要,他们不但要每天坚持大量的体能训练,更要掌握上千种救援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和各种危化品的应对要领。而今年29岁的程本,凭着一股子韧劲儿,成为了精英中的精英。参军10年间,他参与交通事故、工地倒塌等抢险救援任务近200起,解救过70多名被困人员,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、爆炸等危险事故近百起,成功解救了15名企图跳楼自杀者……
  程本说:“干我们这行,一半凭经验,一半靠运气,不能总想着生死,否则就对不起特勤这身衣服。”在他看来,这些危险本就该由他们承担,因为他们肩负的特殊使命也是人民赋予他们的荣耀。